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存在问题


1. 监管部门监管部门

  监管部门的监督“人少事多”,存在管理空白,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,还停留在传统的盯重点单位,定期抽检的时代,管理难度大,缺乏有效的“防/管/控”工具。


2. 业主单位(不会管)

  社会单位缺乏管好消防安全的专业化能力,不清楚自身火灾风险管控效果、不清楚服务单位服务质量、不清楚有没有履行法定职责。


3. 服务单位(负不起责)

  服务主体不统一,设计、施工、维保单位彼此服务环节脱钩,服务单位无序竞争,低质低价,维保费打水漂,“只收钱、没干活”服务质量标准不统一出现问题,服务单位彼此推诿责任,缺乏赔付能力。


  业主缺少专业化消防安全管理能力,政府监管和所有的第三方服务均没有对甲方的安全损失负责,致使安全管理措施流于形式,消防安全投入产出比低下。


解决方案:以损失赔付为兜底的一体化消防托管服务


① 以服务模式和技术创新为驱动,以产业链合作为基础,以物联网、互联网、数据分析等技术为支撑,将智能化技防与规范化人防方式相结合,构筑全新运营机制。为业主提供风险可视、端到端可管可控的消防安全管理服务,极大降低火灾风险。


② 对业主的消防安全损失进行足额赔付,安全责任全覆盖。



建立常态化风险治理机制和能力,安全责任全覆盖,履职尽责


产品体系:降灾减灾为核心,构建完整产品体系



消防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创新与价值点


以对业主消防安全损失进行赔付为兜底、以一站式消防安全托管服务为途径、以线上监测与线下服务相结合为手段,主动推动实现:


① 杜绝假冒伪劣产品

服务单位为减少损失,在源头上自觉杜绝产品质量问题,减少维护量、提高产品稳定性。


② 提升消防设施完好率 

利用物联网接入的手段,7*24小时监测消防设施运行状态、及时恢复设施故障。


③ 提升消防值守人员素质,提高第一响应质量  

高质量培训合格第一响应人员,最大限度减少业主的灾害损失。


服务优势


基于消防经济学的模式设计与创新


降风险、降成本、减负担

采用线上+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,以风险控制为核心,以对损失进行赔付为兜底,创新消防社会化服务模式,显著降低火灾风险;延长消防设施寿命,有效降低消防安全社会总投入成本;为政府部门减轻工作压力。




行业内接入规模较大、性能优的消防云平台


① 支持13类消防设施,100+种不同品牌的消防物联网设施,500+型号消控主机,覆盖主流设备。

② 国内接入设备规模较大的消防云平台。

③ 支持百万链接,平均响应毫秒级(其他消防平台通常支持数万链接,平均响应为秒级)。




新一代消防安全技术实境化研发、检测平台



基于建筑结构微元的高度疑似警情研判



① 通过对烟气在建筑结构微元蔓延规律的特征化、规律化,改变传统单一火灾探测报警思维方式和模式,实现基于建筑结构微元的烟气场模型区域火灾探测,大幅降低误报率。

② 平台自投入使用以来,累计接收到1230余万起,有效识别处置真警330余起,较好解决了常规远程火灾报警接入平台不堪误报冲击的难题。


视频识别(消防+AI)



① 基于图像的烟火识别算法,结合计算机视觉原理及高清视频监控技术,自动分析、识别监控图像内的火焰、烟雾,实现对保护对象的火灾早期探测。

② 通过采用one-stage模型提升模型效率,达到精度和效率上的平衡。